close

追記陝西監軍鎮固縣村黨支部書記謝志華

他,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村黨支部書記,為瞭改變固縣村的貧窮面貌,不顧親人的反對,放棄賺錢的機會,帶領群眾戰天鬥地﹔拖著帶有心臟病、肺氣腫、內風濕的身體,東奔西跑、不分晝夜,在全縣率先實施移民搬遷工程﹔帶著滿腔熱情,建學校、興教育,改變瞭村民吃窖水、走泥路的歷史,實現瞭該村幾代人的願望。生命短暫,精神永恆。他認真踐行瞭一個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,在群眾心中豎起瞭一座永不倒下的豐碑。

“一個禮拜後,我就回來瞭,可以做剩下的工作瞭……”,躺在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病床上的謝志華,拉著監軍鎮張小兵副鎮長的手,略帶期盼地說。看著他的病情得到緩解,大傢欣慰地離開瞭。但是誰也沒有料到,這次見面卻成瞭永別。5天後,謝志華突然離開瞭他所留戀的人世,離開瞭他日夜牽掛的鄉親,離開瞭他堅守16年的工作崗位,終年59歲。

2010年4月26日晚上,聽到老書記去世的消息,數不清的村民擠滿瞭謝志華傢的院落,哭聲與淚水漫過瞭院牆,淹沒瞭固縣村的溝溝??。為謝志華生前經常看病的醫生李柱柱一個勁地嘆道:“要不是村上工作忙,他可以多活幾年,他是被累死的。”在隨後的追悼會上,拄著拐杖的村民來瞭,貧困戶們全傢來瞭,鎮上的領導來瞭,縣上的領導也來瞭,一切隻因為太多太多的忘不瞭。村民們忘不瞭,忘不瞭移民搬遷時他挨傢挨戶做思想工作的情景﹔貧困戶們忘不瞭,忘不瞭他在生活上的關心與照顧﹔鎮上的領導忘不瞭,忘不瞭他滿頭大汗走進鎮政府的匆忙身影﹔縣上的領導忘不瞭,忘不瞭他跛著腳無數次請求解決村上困難的焦急……

謝志華,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,他到底依靠什麼樣的人格魅力贏得瞭幹部群眾的信任和愛戴?

他貌不驚人,身高1.65米左右,背微駝。由於患有嚴重的內風濕導致左腿時常疼痛,走起路來有點瘸。他長期患有慢性心臟病與肺氣腫,在工作的同時還要忍受病痛的折磨。但正是他16年如一日地工作,不斷地東奔西跑,才讓固縣村的群眾告別瞭吃水難、上學難、行路難的歷史,讓固縣村得以舊貌換新顏,一躍成為監軍鎮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。

“當瞭支書後,他傢的過活就大不如以前瞭”——村民董和平

——當一個人樹立瞭為群眾謀利益的堅定信念時,就會舍小傢顧大傢,把舍棄自我當成一種習慣。

2008年10月的一件事,村民王朝娃至今記憶猶新。他兒子在外打工時談瞭一個女朋友,當女朋友看到他傢房子很破,便說傢裡要是沒有新房,她就不願結婚。

這下,可把王朝娃父子給難住瞭。

本來他傢已劃撥好瞭莊基,隻因處在一個大水坑內,周圍路也不好走,導致莊基平整與材料運輸非常不易,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。

兒子的婚事讓王朝娃經常睡不好覺。一天晚上,睡不著覺的他去找謝志華聊天,閑聊中說出瞭自己的煩惱。聽到這件事後,謝志華抱怨他為何不早說,“他二話沒說就把自傢莊基讓給瞭我”,王朝娃與妻子李翠萍顯得十分激動。

第二天,當謝志華將這件事告訴傢人後,兒子謝軍利第一個跳出來反對:“我已經把沙石和磚頭運到那瞭,馬上要蓋瞭,況且來年的建設標準、材料、工價等都會提高,咱傢要多花3萬元,你這是傢長作風!”因為此事,兒子有段時間一直不理他。

為瞭處理好父子關系,謝志華不斷為兒子做工作,並勸告兒子多為群眾著想,不要總想著自傢利益。“是村支書,就要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前面,要吃虧在前,更何況寧拆一座廟,不破一樁婚”,提起此事,兒子至今還是很不理解。

謝志華去世那天,72歲的宋桂珍哭得淚人一般。提起去年發生的事情,老人激動地說:“好人哪好人,書記是個好人哪!”

2009年6月3日凌晨1點多,宋桂珍與兩個孫子都已熟睡,突然聽到有人在窯頂上一個勁地喊“姨、姨,快開門、快開門,下大暴雨瞭”,聽到後,老人趕緊打開門,看見謝志華扛著?,一手打傘一手拿著手電筒奔過來,他焦急地對老人說:“姨、姨,你和娃沒事吧,下這麼大雨,我擔心把你和娃給灌水瞭,過來看看”。隨後,他跛著腳在院裡轉瞭轉、照瞭照,然後急忙走進四孔窯洞一一查看,發現兩孔沒住人的窯洞已完全濕透,從窯頂滲出的水正一滴一滴落在地上。他立即帶著老人去窯頂上查看,看到從村子西北方向奔來的三條水流因“路過”窯頂的排水道被堵,在濕透的窯洞上匯成一個大坑。

看到這一幕,謝志華立即把傘和手電筒塞給老人,拿起?修起瞭排水道……經過20多分鐘的忙碌,水道終於疏通瞭,望著坑內的積水迅速排出窯頂,謝志華擦去額上的汗水與雨水,沖著老人一笑:“沒事瞭,不用擔心瞭。”此時,他的全身完全濕透,泥漿裹滿瞭鞋子。

之後,他與老人又來到那兩個濕透的窯洞,看到裡面的滲水已經停下,便安下瞭心。然後囑咐老人以後不要住在窯洞裡,盡快挪到外面平房去,又說有困難盡管找他……最後直到三點多鐘才離開。“要不是書記來,窯怕都要塌瞭……”老人最後聲淚俱下。

看到謝志華經常將別人的事情掛在心頭,從不計較個人利益,時間長瞭,村裡便有人嘲笑他這個支書當得實在是“太傻”,但他對別人的冷嘲熱諷毫不在乎。

當書記前,謝志華修過鐵路,在鄉農機站工作過,後來在鄉街道開瞭一傢電焊修理部,日子過得很舒坦。1994年的一天,在與村民聊天時他得知村裡存在著群眾沒水吃、出行不方便、學校條件差等很多問題,並建議讓他回村當幹部,帶領大夥摘窮帽、拔窮根。那幾天,謝志華失眠瞭。經過反復考慮,面對傢人的不理解,他毅然決定放下自己賺大錢的機會,回到村裡當上瞭村黨支部書記。在以後的這16年裡,他一心撲在瞭村裡的工作上,幾乎從不過問傢裡的事,7畝地全丟給老伴和孩子。由於傢裡收入來源太少,老伴又動瞭幾次手術,傢裡的過活一天不如一天,移民搬遷時,靠東借西湊才把房子蓋瞭起來。“當瞭支書後,他傢的過活就大不如以前瞭”,村民董和平說。為瞭解決村上資金的短缺,他還常常瞞著傢人向親友借錢,借瞭兒子姨媽傢3000元,還欠下五金鋪70元鐵絲錢,這些都是在他去世後大傢才知道的。

“老謝本身腿腳不靈便,卻隔三岔五到這跑項目甚至要項目,特別是那五個小時的苦等,把我深深打動瞭。”——永壽縣水利局局長鞏玉峰

——當一個人為瞭群眾的利益,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苦苦追求時,我們才會讀懂什麼是感動。

固縣村三面臨溝,一面臨坡。群眾常年居住在溝邊鹼畔下的土窯洞裡,吃水難、行路難、上學難等問題極為突出。有一次,謝志華與兒子偶然在電視上看到華西村的專題報道,便立刻告訴兒子:“我一定要把咱村建得像華西村那樣整整齊齊,一定要讓村民吃上自來水”,說這話時,他的眼裡充滿瞭希望。

謝志華是這麼說瞭,也是這麼做瞭。

2005年開始,他搶抓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機遇,在永壽縣第一批100戶的移民搬遷指標中,為固縣村爭取瞭18戶,吹響瞭固縣村新農村建設的號角。
美國商標檢索
在移民搬遷的日子裡,謝志華以愚公移山般的精神踐行著自己的承諾。2005年搬遷18戶,2006年搬遷19戶,2007年搬遷30戶,2009年再次搬遷40戶。五年來,他不斷地在建築工地、鎮政府、縣級各項目部門之間來回奔波,全然不顧自己疼痛的腿與肺心病。
美國商標申請流程
固縣小學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興建的,共八間土坯房,其中有兩間是教師宿舍。所有的房子每逢下雨就漏個不停,很多教師不願意來,來瞭的也不安心工作。謝志華看在眼裡,急在心裡,他深知“再窮不能窮教育,再苦不能苦孩子”。便與其他幹部東跑西跑,四處籌措,終於爭取到30萬元資金,最終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。在建校過程中,他幾乎天天守在工地,時不時地參與到工程勞動中去。

赤腳醫生熊碧雲至今記得:謝志華在建學校那段時間病情比較嚴重,每天都要掛吊針,但為瞭不讓建校進度落下,工地上一有事,就會立刻私自把針頭拔掉,忙完後,又讓人重新紮上。因為這樣的情況出現好多次,所以村裡有人憐惜地說“咱書記把吊針掛到工地上瞭”。

缺水是固縣村面臨的一大難題,村民起初吃窖水,後來要到5裡外的村子拉水,同時也影響瞭村裡的經濟發展,料石廠和畜牧養殖廠等幾個招商項目因此而擱淺。為瞭解決飲水問題,他多次前往縣水利局爭取引水項目。
美國商標申請台中
2009年9月的一天,謝志華與66歲的會計董文科在水利局談完事已是夜裡11點多,路上已沒車瞭,街道的路燈也滅瞭,他們邊走邊談論著引水的事。就在這時,隻聽“咚”的一聲,把老會計嚇瞭一跳,他仔細一看:原來是謝志華不小心掉進瞭下水道。隻見他雙手死死地摳在井沿邊,身體懸在黑乎乎的井裡,大口大口地喘息。老會計趕緊將他拉上來,借著手機光亮,發現雙膝已磕破,流瞭很多血,小腿也變成青黑色。看到這一幕,老會計深深地嘆瞭一口氣說:“咱為自己的事,都沒吃過這樣的苦,為集體的事情卻熬到半夜,咱這到底是為啥?”謝志華邊喘氣邊嘿嘿笑道:“咱都是為瞭村上的事,值瞭。”忍著疼痛回到傢,當老伴脫去襪子後,發現他的幾個腳指甲都掉瞭,血把腳趾都糊瞭,她又生氣又心疼地埋怨道:“你傻得很,要是你出個差錯,我咋辦!”

為瞭爭取到引水項目,他多次到水利局請求幫助,如果領導不在,他就硬等,根本顧不上吃飯,有一次足足等瞭5個多小時。功夫不負有心人。今年的4月14日,水終於通瞭,固縣村幾代人的願望終於實現瞭。

監軍鎮黨委書記高宏偉這樣談到:“像謝志華這種沒有任何關系的村幹部,項目是全靠自己跑出來的。”縣水利局局長鞏玉峰說:“老謝本身腿腳不靈便,卻隔三岔五到這跑項目甚至要項目,特別是那五個小時的苦等,把我深深打動瞭。”

就在謝志華把通水的消息挨傢挨戶告訴給群眾後的第二天,他卻住進瞭醫院。兒媳回憶道,那天他回到傢,臉色非常難看,顯得異常疲憊,他讓老伴把平時基本不吃的救心丸拿出來吞下後,就馬上去睡瞭。但醒來後,臉色還是很難看,傢人趕緊把醫生請來,醫生說自己沒法看,縣上醫院可能也看不瞭,讓傢人盡快把謝志華送到大醫院。

在住院的12天裡,謝志華依舊放不下村上的事情,嚷嚷著要回傢,還不停的打電話,詢問村上的事情。鎮上領導去看望他時,他說的最多的還是村裡下一步的工作打算﹔傢人陪在一起時,一個人在筆記本上還是顫顫巍巍地謀劃著未完成的方案,甚至不停地自言自語。

“我是毛主席教導過來的人,謝書記作為村幹部,

他處處關心群眾的疾苦,我可以用55年的

黨齡作保証,他確確實實是一位為群眾謀利益的好書記。”

——81歲老黨員王世斌

——當一個人不顧自我安危,把愛的陽光撒向困難群眾身上時,我們看到瞭大愛無疆、大道無垠。

在這16年裡,謝志華時刻把別人的冷暖掛在心頭。一旦知道別人生活有困難,他便十分牽掛,經常噓寒問暖,但對於自傢人,卻從未放在心上。以至於村裡人都說他是個徹徹底底的“胳膊肘子朝外拐”。

朱公社是村裡出瞭名的困難戶。他身患風濕,無法進行正常體力勞動,加之父母常年患病、蓋房、兒子結婚等花費,使他債臺高築。為瞭解決朱公社的困難,謝志華幫他借錢貸款,為他和妻子辦瞭低保,要是有什麼救濟糧和補貼,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朱公社。“謝書記去世瞭……我們全傢人都非常難過”,朱公社有些語無倫次。

除瞭關心困難群眾,他還經常關心老黨員的生活,村裡81歲的老黨員王世斌就是一位。王世斌有55年的黨齡,參加過抗美援朝。去年,謝志華為他傢墊付180元農村合作醫療費的事讓他怎麼也忘不瞭。由於建新房,王世斌一傢生活非常困難,謝志華得知後,就沒有去催要。今年元月,當傢人拿著180元去找他上交時,“書記哈哈一笑:‘你交遲瞭,我早就替你們墊瞭’”,老黨員感動地說。當談到謝志華的貢獻時,他一邊點頭一邊大聲地說:“我是毛主席教導過來的人,謝書記作為村幹部,他處處關心群眾的疾苦,我可以用55年的黨齡作保証,他確確實實是一位為群眾謀利益的好書記。”

今年4月14日,青海玉樹發生瞭裡氏7.1級地震,聽到這個消息後,謝志華非常震驚,非常著急。躺在病床上的他,通過電話對一位村幹部說:“我現在暫時回不來,傢裡又沒人,你先幫我墊上100元的捐款。”

盡管謝志華對別人處處施以愛心,但對自傢人卻很“苛刻”。劃撥莊基時,他的親兄弟和幾個自傢人都想把莊基劃在位置較好的地方,他卻不理不睬,非要依照劃撥方案分配,為此和自傢人曾鬧的很僵,大傢都說他是“六親不認”。

一位自傢人說:“他傢莊基的位置也不是多好,他還是最後一批搬上來的,以前我們這樣難為他,真不應該,現在倒挺想念他的。”

尤其在2007年,兒子想買臺農用車緩解傢裡的經濟狀況,但手頭緊缺,當得知當時一筆退耕還林款下撥到村上,想借點錢緩解一時之急,可是謝志華當即拒絕。隨後他卻四處求人幫兒子貸瞭一筆款,才買下瞭農用車。

“我死後,隨便把我埋瞭,不要鋪張,要節儉”——謝志華

——節儉樸素,他用自己59年的人生踐行著這樣的道德準則﹔清正廉潔,他用自己16年的村官歷程遵守著這樣的做官原則。

謝志華是受過難的人,村裡老人說,糧食困難時期,10多歲的謝志華與父親討過3年飯,所以他在生活中一直很節儉,即使當上書記後,工作中也是奉行樸素廉潔。他舍不得多花公傢一分錢,多年騎著破舊的自行車辦事,去縣上辦公經常是一碗面瞭事。

有一次,鎮上召開緊急會議,當他騎車走瞭15裡路,上氣不接下氣地奔進會議室時,才發現所有的人都在等他,看到這般情景,一位領導打趣地說:“老謝,你咋混成這樣,你看別的幹部都是摩托,你的自行車也該退休瞭”。兒子看到父親太辛苦,就用打工掙的錢為父親買瞭輛摩托,“父親起初一點不願意,說我們這是亂花錢,在我們不斷勸告下才肯學”,兒子說。

村主任姚顯龍談到:“老謝這人就是從不亂花錢,抽煙總是自帶旱煙”。最瞭解謝志華的老會計說,他隻有跑項目時才肯買幾包煙招待人,吃飯也不講究,經常隨便吃碗面,更從不會用村裡的錢私自吃飯。

謝志華就是這樣,時時節儉、處處廉潔,為的就是省下錢為村民辦事。彌留之際,他對匆匆趕回的兒子說:“我死後,隨便把我埋瞭,不要鋪張,要節儉”。隨後,他又艱難地對村幹部說:“我死瞭其實沒啥,但是我放心不下村上未搬遷的24戶群眾,未鋪上水泥的幾條街道,未挪上來舊村的變壓器……”還沒說完,便閉上瞭眼睛。

槐山有淚淚無語,涇水有聲聲不回。謝志華走瞭,走得很匆忙,走得很不甘心,但是固縣村的群眾忘不瞭他,監軍鎮的領導忘不瞭他,縣上的領導忘不瞭他,因為嶄新的固縣村印証瞭他最初的信念,他用一名共產黨員的實際行動詮釋瞭入黨時的誓言,他更用16年的心血與汗水鑄就瞭人生的不朽。倒下的是身軀,豎起的是豐碑。雖然他的人生道路很短暫,但是他的故事會在固縣村裡傳唱不息,他的精神會在群眾的心中長存。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cu228ys08 的頭像
    ocu228ys08

    商品採購一次足

    ocu228ys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